[遊走澳洲] 在世界中心豈只能呼喚愛 — 烏魯魯 (Uluru / Ayers Rock), Kata Tjuta, 帝王谷(Kings Canyon)

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石頭、傳聞中會變色的石頭 — 烏魯魯 (Uluru / Ayers Rock) 一直是我們闖盪澳洲bucket list裡其中一個必到的地方。

烏魯魯的位置大約在澳洲的中心, 也就是Outback Australia, 每次和當地人說起要前往這塊大石, 他們都會說那裡是middle of nowhere, 公路很空曠很熱, 很難得會遇到其他車輛, 也有曾自駕到烏魯魯的背包客和我們分享說很受到不斷上升的油價的沖擊, 越是內陸, 油價越高, 可以比沿海地區貴上兩倍多。 我們起初打算自駕到烏魯魯, 但鑑於我們在澳洲的車子是一輛老爺車, 實在有理由相信它捱不過澳洲內陸的艱辛路面狀況, 所以我們最終決定放棄自駕, 改為乘內陸機前往, 參加當地的三天兩夜的行山+ Camping Tour。


==========
從Sydney飛往烏魯魯只需約3個半小時, 但由飛機往下看的景色卻很多變, 先是海港、大廈、房屋、公路, 往內陸一點便開始有杳無人煙的感覺, 是大片的森林、 鹽湖、紅土。



下機後, 很方便的就在機場與導遊和其他團友會合, 然後便正式開始三天兩夜的旅程。這一類的團, 導遊通常也會一人飾演幾個角色, 包括領隊、司機、廚師, 我們這幾天的起居飲食都也得靠她, 我們這團是女導遊, 很感謝也很佩服她。

第一站是原住民Aboriginal Cultural Centre, 中心內主要介紹原住民的歷史, 資料很豐富, 若果你沒甚麼耐性看太多字的話, 就把這裡當作成補給站和休息站吧, 附近也好像只有這裡有洗手間和小賣店呢。看過文字的鈙述, 當然要去親身感受一下, 出發到烏魯魯大石啦



烏魯魯有兩個官方名字: Uluru / Ayers Rock, Uluru是原住民一直沿用的名字, 而Ayers Rock則是在19世紀, 歐洲人剛到達澳洲、初次發現這塊石頭時所起用的名字, 直到1993年, 澳洲政府才正式採用了雙名制, 會用上英文名和傳統的原住民名字去稱呼這塊石頭。 作為遊客, 我是先認識Uluru這個名字的, 不過當地人好像還是比較慣用Ayers Rock呢。

以前很多遊客都以攀爬烏魯魯為目的而前來的, 對遊客來說, 登頂、征服、大地在我腳下的感覺確實吸引, 但對原住民來說, 烏魯魯是一個很神望的地方, 攀上烏魯魯是大不敬。此終烏魯魯是原住民的地方, 大家好應該尊重他們的文化, 況且攀上這塊大石頭也有一定的危險性, 所以當地政府近年都鼓勵遊客不要再攀上烏魯魯。

要欣賞烏魯魯, 不用攀上它, 在地面圍著烏魯魯走一圈, 更能了解到從前原住民在這裡的生活文化。在石頭的底部, 你會發現一些大大小小的洞穴, 是當年原住民生活的地方, 我們看到一個當時用作廚房的山洞, 另外, 洞壁上也有很多以前留下來的壁畫。

這是近距離看的烏魯魯




前幾天剛下過大雨, 地上的水氹還未乾透


行程安排了在烏魯魯一天看日落、一天看日出, 可惜看日落那天天氣不太好, 很多雲, 都沒有看見太陽...

攝於烏魯魯的黃昏時份, 太陽都被遮住了
看日出時也還是多雲, 不過效果也蠻不錯


提提大家, 烏魯魯有些位置是不能拍照的, 大家要留意周圍的告示。另外, 也不要從烏魯魯帶走任何的沙石, 相傳帶走這裡的沙石會帶來不幸, 每一年都會有為數不少被遊客帶走的石頭從世界各地郵寄回來烏魯魯, 不過無論你信不信這個傳聞, 最重要的還是要尊重當地的文化、遵守當地的規則, 這是遊客應有的禮儀。


==========
第二天在烏魯魯看過日出後便出發到Kata Tjuta, 在Lookout眺望Kata Tjuta, 風景如畫


在小眼睛的眼裡, 這是一隻微笑中的烏龜


Kata Tjuta是由36 座紅褐色、圓頂石頭的巨石群, Kata Tjuta是土語, 翻譯過來解作「many heads」, 據說這裡是宮崎駿動畫 –– 風之谷的靈感來源。



比起烏魯魯, 小眼睛更喜愛Kata Tjuta, 這裡的景色獨特, 步道較有趣味, 沿石頭上上落落, 也會很好奇在轉彎後看到甚麼。是次我們只走了一條短的步道在峽谷折返, 有機會的話, 也很想再到訪這裡繞一圈呢。


==========
第三天我們到了帝王谷(Kings Canyon) 的Kings Canyon Rim Walk, 這條步道是這三天旅程中走得最辛苦的一條步道, 不過雖說是辛苦, 但難挨的其實只有最初的一段梯級, 戰勝了500多級石級後便能走到峽谷頂, 在峽谷頂上看到的風景能讓你忘記疲勞, 接下來的路段大多是輕鬆的平路, 走一圈約6km, 3-4小時便可以完成。

這便是一開始的上石級路段



上到峽谷頂的風景很美



層次分明的岩石, 很漂亮





導遊告訴我們, 帝王谷在遠古時代是在海底的, 因為板塊移動將它從海底推到地上。 在峽谷上步行時, 會發現地面有一行行的紋, 這就是以前在海底造成的波浪紋, 此外, 若你細心望看, 甚至可以發現有貝殼痕跡。


峽谷下有一個名為伊甸園(Garden of Eden)的水潭, 這裡很清涼, 在這裡小休很不錯


離開帝王谷, 在前往愛麗斯泉(Alice Spring)的途中停了一個休息站, 這裡有沙漠的動物代表 – 駱駝,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嘗騎駱駝喔。

很可愛的Toilet指示牌


到達Alice Spring也就正式結束這個三天兩夜的行山+露營團, 不過千里迢迢來到澳洲的中心, 沒理由就此離開, 我們後來還到訪了Alice Spring附近的West MacDonnell Range, 是很值得一遊的地方, 我很喜歡呢。

在Outback Australia 的公路上都很難遇到其他車輛


當初我們是因為烏魯魯慕名而來, 但經過這次的旅程, 發覺澳洲的中部原來不只有烏魯魯這塊大石頭, 其實有很多其他地方都十分值得一看, 甚至比烏魯魯更令人有驚喜呢。


==========
飲食

參加這種團的朋友不要對食物方面太高期望, 每餐都很簡單, 因為每個景點的路程都非常遙遠, 而且不要忘記這裡是「middle of nowhere 」, 路上實在是不可能找到餐廳, 所以都是吃一些方便簡單的東西, 好像早餐有多士、Cereal, 午餐會有蕃茄、生菜、罐頭粟米粒、罐頭吞拿魚等即食的食材自製wrap, 晚上的也都是導遊幫大家預備的簡單果腹的東西。雖然談不上是美食, 但卻是另一番的體驗和見識, 事前沒想過導遊竟然可以將車尾變成廚房, 然後就在路邊煮食, 對於我們這些從小到大都生活在城市裡的人來說, 實在很新奇。

其中一晚的晚餐是團友一起預備的, 用來生火的柴是我們一起從叢林中採回來的



==========
住宿

叫得做Camping Tour, 當然不會有高床軟枕、不會有冷氣, 我們更沒有睡進帳篷內, 反而選擇睡在戶外, 睡在漫天星光下才是真正的五星級享受, 我們可是第一次看到星河喔, 親眼看過星河後, 才深深明白「星河」何以名為「星河」, 實在太壯觀太漂亮了, 可惜礙於拍攝技術有限, 未能拍下星河的相片, 唯有在腦海中回味吧

晚上我們就是睡在這個叫「Swag」的東西, 它就好像一個附有軟墊的睡袋, 我們先睡進普通的薄睡袋, 再鑽入Swag, 睡起來比相像中舒惜呢。




有些團友怕睡著後被蚊蟲叮, 所以除了噴蚊怕水外, 還會在頭部戴上防蚊網, 而我則太怕熱, 都把Swag和睡袋拉開, 手手腳腳伸到睡袋外, 幸好整晚也沒有被蚊蟲針過。另外, 這裡的蒼蠅都俾預期中少, 蒼蠅的問題在澳洲都一向嚴重, 常聽聞澳洲內陸的蒼蠅非常多, 可是我們這次卻離奇地少有看見蒼蠅的蹤跡, 真的很幸運呢。

遇上雨天, 可以在帳篷內, 否則當然極力推介睡戶外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